第二章(4) 雄風一千五百年
五、酒都輝煌
1948年初,汾陽地區獲得解放。當時,國內外反華勢力利用我“三查”中“左”的偏向造成的失誤,攻擊我黨“破壞民族工商業”、“摧殘海內外名酒”。為了粉碎反華勢力的陰謀,中央和晉綏分局首長指示:“立即恢復汾酒生產”。1948年6月1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廠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地方國營著名釀酒企業宣告成立。經過5個月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名甲天下的“老白汾酒”從蒸餾甑桶的導酒管汩汩流入酒缸,“竹葉青酒”也干中秋節前夕配制成功。實現了晉綏分局首長提出“要讓解放區人民中秋節喝上老白汾酒”的美好愿望,提前完成了中央首長指示的“要將國內外享有盛譽之汾酒擺在傘國首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國宴上”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歷史使命,為共和國的成立獻上了首份厚禮。
建國50多年來,汾酒廠職工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各方面工作都在全國釀酒行業中率先垂范,力爭上游,奏響了—個個中國酒業的最強音。杏花村汾酒廠的每一步發展,同樣代表著新中國酒業前進的方向。集趣
1、質量至上
建廠初期,工廠組織技術骨干認真總結、整理汾酒生產的工藝技術,大力開展技術革新活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擴大生產規模,為其他后繼成立的酒廠起到了表率作用。使汾酒連獲1952年第一屆和1963年第二屆“國家名酒”稱號,竹葉青酒榮獲第二屆“國家名酒”稱號。20世紀60年代以來,汾酒廠先后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科學試驗活動,第一次由本廠獨立進行。第二次是1964—1965年,由輕工業部組織釀酒專家在汾酒廠進行試點,對汾酒的傳統工藝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的鑒別和總結,進行了汾酒呈香、呈味成分及主體香型的研究探索工作,揭開了汾酒的許多質量秘密,基本上認識了汾酒的生產規律和釀造過程中微生物的活動規律,用科學的理論完善了傳統的操作技術。其經驗開創了科學測試手段在全國白酒生產中應用的先例,對推動全國白酒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全國白酒廠家紛紛派人到汾酒廠參觀學習。全國著名釀酒專家秦含章曾贈詩稱贊此次試點成功:“萬里銀裝綴早春,四方結隊學汾珍。三杯竹葉馳名久,五好杏花天下聞?!?注:“五好”即工廠環境好、生產管理好、傳統工藝好、產品質量好、經濟效益好。)1978年,汾酒在全國名優白酒提高質量的會議上介紹了經驗。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汾酒和竹葉青酒分別作為全國清香型白酒和露酒的典型代表雙雙再獲“國家名酒”稱號。
80年代初,汾酒廠在全國釀酒行業中最早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在經營管理責任制下實行質量否決權;把現代管理同傳統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了十大質量保證體系,并將楊德齡老先生總結的“七大秘訣”,又增加了“料必得其準,工必得其細,管必得其嚴”的內容,使其成為“十大秘訣”。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立了“5道關口、17道防線、120道把關”;后又采用微機勾兌酒、B超過濾灑,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灌裝生產線,從而使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1984年,汾酒廠當選為全國白酒第一個香型協作組——清香型協作組組長廠家。在1984年和1989年的第四、五屆全國評酒會上,汾酒和竹葉青酒又雙雙奪魁。
1986年,汾酒廠在全國酒業中首家獲得國家質量管理最高獎——國家質量管理獎和“國家級企業技術進步獎”。1988年,汾酒廠在全國酒業中首家通過產品質量認證。1997年竹葉青酒榮獲法國巴黎國際酒類展評會金獎第一名。1999年一次性通過ISO-9001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一個企業能同時擁有兩個國家名酒和世界名牌,這在全國白酒行業中只有汾酒廠一家。
2、行業領先
組建初期的汾酒廠,近似一片廢墟,50年來,汾酒人硬是憑著一股“振興汾酒,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和拼搏精神,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進行了9次擴建改造,在規模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全國行業領先的輝煌成果:
1949年,產酒131噸,實現利稅4100元,產量和效益均屬全國第一;1979年,汾酒廠年產量在全國白酒廠中第一家突破了3000噸,1986年第一家突破1萬噸,1994年又第一家突破3萬噸。1988年,汾酒在全國釀酒行業中第一家晉升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從1988年起,汾酒廠連續6年的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位居全國食品飲料企業之首;1988—2002年,汾酒企業連續10多年被評為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建廠54年,汾酒企業累計創利稅45億多元,為促進全國酒業發展和振興地方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汾酒集團擁有員工7000余名、占地面積240萬平方米、資產總額21億元;擁有全國第一流的釀酒工藝、技術裝備和科研隊伍,擁有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名牌優勢;年生產名優酒能力5萬噸,年銷售收入12億元,年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年創利稅近4億元,在全國同行業中日益顯示出強大的核心競爭能力。汾酒廠天翻地覆的變化,正是新中國酒業飛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3、立足創新
近30年來,汾酒廠的加速度發展,主要得益于汾酒人改革開放的思想意識和創新實踐,他們在企業改革方面同樣為全國酒業做出了樣板:
1979年以來,汾酒廠先后作為山西省乃至全國企業改革、擴權、利改稅、廠長負責制、承包制、橫向經濟聯合、利稅分流、三項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的試點,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創新,逐步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1984年,汾酒廠在全國酒業中首家實行橫向經濟聯合,成立了科工貿一體化的山西杏花村汾酒總公司。1988年,又在總公司的基礎上,與18個縣的21個企業進行聯營,成立了全國首家酒業集團——汾酒集團。還實行工貿聯營,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2個杏花村酒家,從而使以汾酒廠為核心的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汾酒廠制定了“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經營戰略,走科研、生產、加工、外貿、服務一體化,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綜合經營的道路,在產權、房地產、人才、證券、生產資料和信息等六大市場上展開了全方位的嘗試。
1993年,又成立了汾酒(集團)公司和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酒類行業中第一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并異地上市的股份公司。
2002年初,由省政府設立了國有獨資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被列為國家520戶重點企業和省12戶授權經營企業之一。正是這一系列的改革,使汾酒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4、文化興業
1987年元月,中國酒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和首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酒文化學科的正式誕生。之后,全國釀酒企業才陸續開展了酒文化研究工作。而早在20世紀60年代,汾酒廠就開始了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研究工作,先后收集了書畫作品3000余件,其中上品就達1000件;先后編輯、整理、出版了300余萬字的詩、書、畫冊、連環畫等文化宣傳作品;興建了一批文化設施,美化企業環境,將工廠集酒、詩、書、畫于一身。這一系列具有超前意識的酒文化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工廠的“兩個文明”建設,為以后全國其他酒廠開展酒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成功范例,也成為中國酒文化學科誕生的先導。
1988年,在首屆中國酒文化節上,汾酒廠當之無愧地榮獲了“酒文化王國”的最高獎——王冠獎。全國許多酒廠紛紛派代表到汾酒廠參觀取經,使酒文化研究活動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乘此東風,汾酒廠又投資數百萬元,搜集了以汾陽為中心的民間酒器900余件,辦起了全國首家“酒器博物館”。建成了三個書畫精品碑廊,其中有毛澤東、郭沫若、謝覺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也有趙樸初、啟功、舒同、溥杰、巴金、董壽平、吳冠中、黃胄、關山月等大師的墨寶丹青,以及國際友人的題詞。正是這些酒文化和企業文化活動,為汾酒企業的騰飛,插上了另一只騰飛的翅膀。
近兩年,在全國白酒銷售普遍下滑的形勢下,汾酒集團的銷售收入和實現利稅均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在全國酒業中名列前茅,公司的宏偉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正重新譜寫著中國酒文化史上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篇章。
1948年初,汾陽地區獲得解放。當時,國內外反華勢力利用我“三查”中“左”的偏向造成的失誤,攻擊我黨“破壞民族工商業”、“摧殘海內外名酒”。為了粉碎反華勢力的陰謀,中央和晉綏分局首長指示:“立即恢復汾酒生產”。1948年6月1日,山西杏花村汾酒廠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地方國營著名釀酒企業宣告成立。經過5個月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名甲天下的“老白汾酒”從蒸餾甑桶的導酒管汩汩流入酒缸,“竹葉青酒”也干中秋節前夕配制成功。實現了晉綏分局首長提出“要讓解放區人民中秋節喝上老白汾酒”的美好愿望,提前完成了中央首長指示的“要將國內外享有盛譽之汾酒擺在傘國首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國宴上”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歷史使命,為共和國的成立獻上了首份厚禮。
建國50多年來,汾酒廠職工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各方面工作都在全國釀酒行業中率先垂范,力爭上游,奏響了—個個中國酒業的最強音。杏花村汾酒廠的每一步發展,同樣代表著新中國酒業前進的方向。集趣
1、質量至上
建廠初期,工廠組織技術骨干認真總結、整理汾酒生產的工藝技術,大力開展技術革新活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擴大生產規模,為其他后繼成立的酒廠起到了表率作用。使汾酒連獲1952年第一屆和1963年第二屆“國家名酒”稱號,竹葉青酒榮獲第二屆“國家名酒”稱號。20世紀60年代以來,汾酒廠先后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科學試驗活動,第一次由本廠獨立進行。第二次是1964—1965年,由輕工業部組織釀酒專家在汾酒廠進行試點,對汾酒的傳統工藝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的鑒別和總結,進行了汾酒呈香、呈味成分及主體香型的研究探索工作,揭開了汾酒的許多質量秘密,基本上認識了汾酒的生產規律和釀造過程中微生物的活動規律,用科學的理論完善了傳統的操作技術。其經驗開創了科學測試手段在全國白酒生產中應用的先例,對推動全國白酒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全國白酒廠家紛紛派人到汾酒廠參觀學習。全國著名釀酒專家秦含章曾贈詩稱贊此次試點成功:“萬里銀裝綴早春,四方結隊學汾珍。三杯竹葉馳名久,五好杏花天下聞?!?注:“五好”即工廠環境好、生產管理好、傳統工藝好、產品質量好、經濟效益好。)1978年,汾酒在全國名優白酒提高質量的會議上介紹了經驗。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汾酒和竹葉青酒分別作為全國清香型白酒和露酒的典型代表雙雙再獲“國家名酒”稱號。
80年代初,汾酒廠在全國釀酒行業中最早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在經營管理責任制下實行質量否決權;把現代管理同傳統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了十大質量保證體系,并將楊德齡老先生總結的“七大秘訣”,又增加了“料必得其準,工必得其細,管必得其嚴”的內容,使其成為“十大秘訣”。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立了“5道關口、17道防線、120道把關”;后又采用微機勾兌酒、B超過濾灑,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灌裝生產線,從而使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1984年,汾酒廠當選為全國白酒第一個香型協作組——清香型協作組組長廠家。在1984年和1989年的第四、五屆全國評酒會上,汾酒和竹葉青酒又雙雙奪魁。
1986年,汾酒廠在全國酒業中首家獲得國家質量管理最高獎——國家質量管理獎和“國家級企業技術進步獎”。1988年,汾酒廠在全國酒業中首家通過產品質量認證。1997年竹葉青酒榮獲法國巴黎國際酒類展評會金獎第一名。1999年一次性通過ISO-9001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一個企業能同時擁有兩個國家名酒和世界名牌,這在全國白酒行業中只有汾酒廠一家。
2、行業領先
組建初期的汾酒廠,近似一片廢墟,50年來,汾酒人硬是憑著一股“振興汾酒,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和拼搏精神,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進行了9次擴建改造,在規模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全國行業領先的輝煌成果:
1949年,產酒131噸,實現利稅4100元,產量和效益均屬全國第一;1979年,汾酒廠年產量在全國白酒廠中第一家突破了3000噸,1986年第一家突破1萬噸,1994年又第一家突破3萬噸。1988年,汾酒在全國釀酒行業中第一家晉升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從1988年起,汾酒廠連續6年的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位居全國食品飲料企業之首;1988—2002年,汾酒企業連續10多年被評為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建廠54年,汾酒企業累計創利稅45億多元,為促進全國酒業發展和振興地方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汾酒集團擁有員工7000余名、占地面積240萬平方米、資產總額21億元;擁有全國第一流的釀酒工藝、技術裝備和科研隊伍,擁有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名牌優勢;年生產名優酒能力5萬噸,年銷售收入12億元,年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年創利稅近4億元,在全國同行業中日益顯示出強大的核心競爭能力。汾酒廠天翻地覆的變化,正是新中國酒業飛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3、立足創新
近30年來,汾酒廠的加速度發展,主要得益于汾酒人改革開放的思想意識和創新實踐,他們在企業改革方面同樣為全國酒業做出了樣板:
1979年以來,汾酒廠先后作為山西省乃至全國企業改革、擴權、利改稅、廠長負責制、承包制、橫向經濟聯合、利稅分流、三項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的試點,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創新,逐步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1984年,汾酒廠在全國酒業中首家實行橫向經濟聯合,成立了科工貿一體化的山西杏花村汾酒總公司。1988年,又在總公司的基礎上,與18個縣的21個企業進行聯營,成立了全國首家酒業集團——汾酒集團。還實行工貿聯營,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2個杏花村酒家,從而使以汾酒廠為核心的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汾酒廠制定了“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經營戰略,走科研、生產、加工、外貿、服務一體化,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綜合經營的道路,在產權、房地產、人才、證券、生產資料和信息等六大市場上展開了全方位的嘗試。
1993年,又成立了汾酒(集團)公司和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酒類行業中第一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并異地上市的股份公司。
2002年初,由省政府設立了國有獨資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被列為國家520戶重點企業和省12戶授權經營企業之一。正是這一系列的改革,使汾酒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4、文化興業
1987年元月,中國酒文化研究會的成立和首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酒文化學科的正式誕生。之后,全國釀酒企業才陸續開展了酒文化研究工作。而早在20世紀60年代,汾酒廠就開始了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研究工作,先后收集了書畫作品3000余件,其中上品就達1000件;先后編輯、整理、出版了300余萬字的詩、書、畫冊、連環畫等文化宣傳作品;興建了一批文化設施,美化企業環境,將工廠集酒、詩、書、畫于一身。這一系列具有超前意識的酒文化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工廠的“兩個文明”建設,為以后全國其他酒廠開展酒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成功范例,也成為中國酒文化學科誕生的先導。
1988年,在首屆中國酒文化節上,汾酒廠當之無愧地榮獲了“酒文化王國”的最高獎——王冠獎。全國許多酒廠紛紛派代表到汾酒廠參觀取經,使酒文化研究活動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乘此東風,汾酒廠又投資數百萬元,搜集了以汾陽為中心的民間酒器900余件,辦起了全國首家“酒器博物館”。建成了三個書畫精品碑廊,其中有毛澤東、郭沫若、謝覺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也有趙樸初、啟功、舒同、溥杰、巴金、董壽平、吳冠中、黃胄、關山月等大師的墨寶丹青,以及國際友人的題詞。正是這些酒文化和企業文化活動,為汾酒企業的騰飛,插上了另一只騰飛的翅膀。
近兩年,在全國白酒銷售普遍下滑的形勢下,汾酒集團的銷售收入和實現利稅均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在全國酒業中名列前茅,公司的宏偉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正重新譜寫著中國酒文化史上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篇章。